①有针对性地提出带激励性的集体目标。
②分阶段提出多层次的集体目标。
③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目标制定者。
④动员各科教师共同创建班集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让同学共同完成教材中的活动,为班级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在制定完目标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讨论:"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三、建立一个良好的集体,需要严明的纪律。
讨论:我们班级都有哪些纪律?这些纪律是否都合理?它们分别都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有同学违反了纪律会怎么样?如何才能让全体同学都遵守这些纪律?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班级纪律提出他们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适当制定或修改一些班级规定。
这部分的"各抒己见"中的话题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这一问题写一篇小论文,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四、建立一个良好的新集体,还需要班级成员团结友善。
教师给学生讲述《瞎子与灯笼》的故事:
有一个瞎子,每天都要到朋友家去串门。有一天,天色已经很暗了,瞎子才决定回家。主人担心他出事,借了一个灯笼给他。瞎子生气地说:"你明明知道我看不见光明,有没有灯笼都一样,还要借灯笼给我,这不是讽刺我眼睛瞎,看不见东西吗?"主人耐心地解释道:"这盏灯笼虽然不能为你照明,却能使别人看清你的位置。这样,就不会有人撞到你了。"瞎子觉得有理,就提着灯笼回家。果然,顺利地回到了家里。
这个故事形象地阐明了班务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团队精神。
我们都知道,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合作的整体。每一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因此,每个人在做事时,不仅要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做,还要考虑应该怎样与别人合作。故事中的瞎子的灯笼正是向行人发出了配合的请求:"有人在此,请君回避,谢谢合作。"这种行事处处考虑与别人配合的意识,就是团队精神的精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同心协力,共谋发展。
优秀的班级同样离不开团队精神。如果全班学生凝成一股绳,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好呢?相反,全班一盘散沙,失败的命运就注定了。只要团队精神成为师生们的一种自觉的意识,就能产生出"1+1>2"的神奇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对班级同学合作完成的任务给予表扬(比如球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