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再上一点!
再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拿出年糕......
一步......两步......三步......
头昏沉沉的,身子轻飘飘的,腿脚软绵绵的......当我实在挤不出一点力气,一下子瘫倒下去时,忽然发现我已登上梁顶。
啊,梁下就是外婆的小村。小村正飘起亲切的炊烟......
颤颤地打开手绢包,捧住那半块白里透黄的年糕,我却怎么也舍不得吃了--不再害怕路远。
空着肚子走了50里山路,我只有半块年糕--我始终有半块年糕--有了这半块年糕,我空着肚子走到了外婆家。
捧着半块年糕,一个12岁的孩子哭了。
7.文章题目"半块年糕"与全文叙事焦点有什么联系?改成"十二岁孩子和五十里山路"好吗?为什么?
8.文章为什么不从一上路开始写起,而从走了一半路"肚子开始叫"时起笔?
9.第13自然段中"使劲咽口唾沫""狠狠地闻了闻",这里加点的词有什么作用?
10."捧着半块年糕,一个12岁的孩子哭了",为什么?
11.年糕"老想往外溜","我""劝它再忍一忍"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2.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文章主旨的一句话。
7.解析:半块年糕是全文的一个线索,同时也是信念的象征。"半块年糕"鼓励着一个12岁的小孩坚持走完50里的山路。它"不断鼓舞着我:坚持,往前走"。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再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拿出年糕......一步......两步......三步"。当他"一下子瘫倒下去时""忽然发现我已登上梁顶",终于成功了!文章采取一唱三叠的手法,几次手摸年糕都没有一次咬一口,充分突出了这位小孩艰难跋涉的坚持精神。如果改成"十二岁孩子和五十里山路"就没有这样的效果。
答案:略。
8.解析:才走了一半路,肚子就已经饿了,就可以吃年糕了,可只有半块年糕,它如何能支持得了下一半的路呢?文章直接从走了一半路时起笔,省掉很多拖沓的文字。
答案:可以引出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9.解析:联系一下该句的上下文,就不难理解这两个动词的用处了。
答案:符合孩子的性格,并强调了孩子很饿。
10.解析:真的很不容易,12岁的孩子空着肚子走了50里的山路,如果没有这半块年糕的支撑,这恐怕是不可能的。
答案:这半块年糕支撑这个孩子空着肚子走了50里山路。
11.解析:明明是自己非常饿想吃年糕,却说年糕"老想往外溜,""我""劝它再忍一忍"写出了孩子的可爱。
答案:拟人。写出孩子肚子非常饿,但却坚持忍住不吃年糕的那种可爱。
12.解析:这个动人的故事寓含了深刻的道理--成功既需要信念支撑,更需要意志坚持。
答案:我的肚子虽是空的,心里却有底。
走近高考
一、阅读理解
(2010上海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9题。
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