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C.冗兵现象突出
D.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北宋安全
解析:选D 依据材料中"西戎已叛""北虏愈强""岁币"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西夏、辽对北宋的威胁,以及岁币的负担,故选D项。
5.范仲淹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C.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
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
解析:选B 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时期机构臃肿,财政困难,民族矛盾尖锐,政府面临统治危机。因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6.《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解析:选C 题干材料中范仲淹采取的是救济(发粟及募民存饷)与"以工代赈"(大兴土木)相结合的措施,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朝廷对百官实行月俸制。自咸平年间 (998~1003年)开始,官吏队伍日渐庞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于是出现了"俸禄不继,士人家鲜不穷窘"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官吏或"不守名节""冒法受赃",或"不耻贾贩,与民争利",进而致使"吏有奸赃而不敢发,民有豪滑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贫弱百姓理不得直,冤不得诉,徭役不均,刑罚不正,比屋受弊,无可奈何"。真宗时便在月俸之外恢复了前代的职田制度。范仲淹认为,职田是在国家财用匮乏、无力增加官俸的情况下实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养廉,以"督其善政",不应废除,而应"不均者均之""未给者给之",至于有些官吏虽有职田仍然"侵民""枉法",那不是职田制度本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