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第3页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借助平台,自学生字

1、出示学习要求。

2、学生自学生字。

三、检测识字

1、出示词语,学生接龙领读词语,理解词语。

  2、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字组词。

3、交流记字方法。

4、出示带有相关生字的句子,检测读句子。

四、指导写字

1、自由读字,观察生字的结构及重点笔画。

2、指导写字:战 退

三、朗读感悟、理清脉络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课文知道了些什么?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指导学生完成概念图。

4、反馈概念图。

四、再读课文,把握重点。

1、课文中有一个句子就非常概括地写出了矛、盾、坦克三者之间的关系,快速默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 指名读。

 (2)能给"合二为一"换一个词吗?(集合)带进句子来读读这句话。

 (3)读了这句话,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矛和盾是怎样合二为一,变成坦克的?(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

五、拓展阅读

93页--96页内容。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悟道理。

 (一)学一二段。

 1、发明家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一个想法?

 (1)生读一二段,解决问题。(当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他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机的关头,发明家产生了一个想法。)

 (2)出示这句话,引导生理解词语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2、在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想法?

 (1)生读有关句子。如果......就...... 老师相机画出坦克外壳

 (2)小结:用铁屋子代替盾,这是利用盾的自卫的优点。

 过渡:可是铁屋子也有缺点,只能自卫而不能进攻。因而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生: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口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师小结:这是用枪口和炮口来代替进攻的矛 老师相机画出坦克炮塔简笔画

 可是铁屋子不会跑,还是无法灵活的进攻呀!

 (生:还需要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老师相机画上有关部件,最后画成了一辆坦克。)

 2、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发明的过程。

 3、引导总结:其实,坦克就是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而成的。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本自然段:

 把矛和盾合二为一有什么好处呢?这坦克效果到底怎么样呢?请你在段落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说一说。

 2、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四字词语来吗?

 3、"合二为一"怎么理解,谁来告诉大家?

 4、你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坦克大显了神威?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放声读一读。

(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哇哇直叫、乱成一团,在读中感悟、理解"大显神威" 。)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坦克为什么这么厉害?

  谁来说一说,说的时候最好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连接词。

 2、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3、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总结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三、引导生找出生活中的集合。

 1、师举例:带橡皮的铅笔是集合了铅笔能写字、橡皮能擦错字的优点做成的。

 2、生举例空调、手机、代表的台灯......

 3、师继续引导从学习、做人、做事......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雨衣的发明》

《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穷画家的小发明》

《可口可乐的发明》

五、习作训练

1、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2、请你模仿25课的写法写写发明家发明"带橡皮的铅笔"的过程

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板书设计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