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
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
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
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初中我们学过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还记得是哪一首吗?
(学生回答:《沁园春·雪》)。(教师问)谁会背这首词
(学生试背,教师纠正)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格式,但与词的内容不一定有关 ;"雪"是词的题目,它才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它的格式和《沁园春 ·雪》是一样的,但内容却并不相同。它们的上阕都写了景,但一个是冬景,一个是秋景。写冬景的《沁园春·雪》我们已经学过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沁园春·长沙》是怎样写秋景的,写的又是怎样的秋景。
二、整体感知,诵读课文
1、诗歌基本常识
词又叫诗余;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词 由词牌和题目构成,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 、结构 、用韵、乐谱等形式,因此又叫倚声。 词的分类:按字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前阕,后阕;上片,下片;正式双调;换头,过片)、三叠、四叠;按风格可分为婉约词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和豪放词派(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鉴赏诗歌的方法
A、从作者了解背景(包括作者所出的时代背景,生活背景及创作背景)
B、从字面读出感觉
C、从意象掌握感情、洞察心胸
D、从语言赏析技巧
3、解题及背景介绍
"沁园春"词牌名。 "长沙"标题。作者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这首词写于1925年秋。毛泽东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提问)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
而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些也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了解了这些会对我们理解词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
4、学生诵读,教师指导(重点在节奏把握上);
5、检查全班背诵,抽两名学生独背;
6、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词的上阕,想象词中描写的景色。
三、研读课文,深层理解
【上阕研读】:1、(明确):时间(寒秋)、地点(湘江,橘子洲头)。
2、(明确):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3、(明确):【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力当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锡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表现了他的坦荡和从容。】
(教师点拨):它构成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展现给我们这样的一个情景:在深秋的季节,诗人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在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这"独立"既客观地介绍了独自一人的情况,又含有一种卓然特立的意味,表现了一种不凡的英雄气概
4、我们再看"寒秋"二字。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和"悲"或"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这首词中的秋是不是也是以悲或愁为基调呢?让我们继续下看:
5、 【"万类霜天竞自由。"】
对,共七句。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板书),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初中我们学过的《沁园春•雪》上阕的领字是哪个?【"望"。对,也是控制七句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七句一共六幅画面(最后一句是总括)。】
6.这几句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
①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放眼望去,是"远眺"──这写得是远景,静景。】[板书]
②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收回来,是"近观"──这写得是近景,静景、动景。】[板书]
③"鹰击长空"怎样看?写得什么景?【"仰视"──高景,动景。】[板书]
④"鱼翔浅底"怎么看?写得什么景?【"俯视"──低景,动景。】[板书]
7、(教师启发):旧体诗词很讲究炼字,往往能一字传神,。
(明确):遍、染、透、争、击、翔。
请同学们挑出一个字来说说看,这个字妙在哪里?
(教师总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写的是远景,"遍"字表现了万山的颜色都变成了红色,范围很广;"染"字则把天然说成人工,仿佛那是人有意染成的壮美景色,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透"字显出江水碧绿清澈,绿色又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一个"争"字,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又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显示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 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教师补充):另外,还要注意两个字,一个是"看"字.,一个是"竞"字。
"看"字领起了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自由"这一部分,所以,它是"领字"。没有它,上阕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将从何而来呢?至于"竞"字,大家猜猜看,它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竞"字所在的这一句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作用。
(思考):总结什么?
(明确):总结了上面的秋景特点。
(思考):什么特点?
(明确):竞自由。
(教师总结):对。竞自由就是争自由,诗人笔下的这些景物都有"争"这个的特点。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以及宇宙间万物都在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竞相显示它们旺盛的生命力。看来呀,秋景不仅只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还有像这样的盎然生机。
(教师启发):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诗人心中复杂的情绪呢?那么,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诵读):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教师阐发):是啊,诗人在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问):你们认为谁是主宰苍茫大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教师活动
在初中我们学过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还记得是哪一首吗?
检查学生预习,并校正字音
学生找不全找不准的老师补充纠正
思考:1诗的开头三句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有哪些意象?)
2思考: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开头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3我们再看 "独立"二字,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为什么?
5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6这里诗人看到了哪些秋景?
7同学们找一找,在这些景物描写中,哪些字用的特别传神。能说说理由更好
点拨
讲解
点拨
讲解 学生活动
思考作答
学生结合《世纪金榜》介绍
学生积累
学生结合《世纪金榜》介绍
在老师讲解基础上积累
诵读
有感情朗读
朗读指导:"看"字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哲理概括,要有彻悟、慨叹之情。
分析
讨论
理解
作答
分析
讨论
理解
作答
分析
讨论
理解
作答
分析
讨论
理解
作答 时间
5分钟
8分钟
25分钟
设计理由与意见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高考中对该知识点的考查,此外还有学生的学情
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可灵活处理、安排时间
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可灵活处理、安排时间 反馈矫正 (在学生讨论中,结束这节课教学;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课时小结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时间) (地点) (特定环境)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景) (静景)
万类霜天 怅寥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景) (静-动)
竞 问苍茫大地
鹰击长空 (上) (动景) 自由 谁主沉浮
鱼翔浅底 (下) (动景)
(点)------(面)
(景) ------(情)
提问:你学到了什么?
5分钟 作业设计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力争成诵。
2.根据上阕,写一段秋景散文(300字左右) 3.赏析上阕写景文字中动词的妙处 困惑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