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二课时)第5页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6.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7.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1,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

   8.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五)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