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教案第2页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

 非条件反射(先天的);条件反射(后天的)。

  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不可)。

  〔提示及板书(黑体)〕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板书〗1.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性)

(1)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

膜内--负电位

(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该部位

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

  (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

(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讲述及板书〗(1)突触的定义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2)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①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

②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③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3)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作用

  (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因为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使后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传递。

  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