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演示实验: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用透明塑料袋把植株的叶片包起来;对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

2、 形态各异的植物叶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将物体从低处运到高处是很费劲的。据估计1株玉米从出苗到收获需消耗四、五百斤水。那么,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后,通过茎运往高高在上的叶、花、果和枝等,其运输动力来自哪里呢?

植物的叶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思考并得出结论:运输动力可能来自于蒸腾作用。

二、叶的结构

观察手中的叶片,他们的形态是否都一样呢?

思考:叶片的形态与环境因素有何密切联系?

阅读书本P152相关知识,并总结出不同环境下叶片的形态有何特点。

叶片这样的结构特点有什么用处?

结论: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相适应。

思考:叶的形态虽然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基本结构相同吗?观察图4-37并迅速完成任务一。

补充:表皮、叶肉以及叶脉的特点。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排列紧密。

保卫细胞:呈半月形, 内壁较厚、成 对形成气孔。

叶肉:由叶肉细胞组成,内含叶绿体,是叶片光合作用主要部位。

叶脉:分布在叶肉中,内有导管和筛管,起支持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 观察叶片的形态,得出结论:叶片的形态各异。

阅读并总结。

1、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的植物,一般叶片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

2、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较小甚至针刺状或小鳞片状,叶表面多有蜡质和不透水角质层。

1、增加换气面积

2、减少水分散失

观察图4-37并完成任务一。

三、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含义

2、蒸腾作用意义

3、探究:影响蒸腾作用快慢的环境因素

【小资料】一株玉米从幼苗到结果,一生中需要吸收约200kg水,保留在植株体内以及生理过程中用水量约2kg。

【问】还有198kg的水哪里去了?

现在我们进行P153活动中的实验。

提示:书本P153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小结】:

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注: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

思考:根据上述的实验能马上得出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吗?

那么该如何完善上述的实验?

植物的蒸腾作用又有什么意义呢?

联系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总结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快慢是不同的。那么,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快慢呢?

3、探究影响蒸腾作用快慢的环境因素

(1)提出问题:

蒸腾作用强弱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

(2)建立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完成任务二中的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以温度为例设计)

(完成任务二中的设计实验方案)

思考:这样的实验方案适用于湿度和空气流速的探究吗?该怎么修改实验方案?

经过科学家大量实验的研究表明:

一般情况下,如果大气湿度小、气温高、空气流速快,则蒸腾作用就强。

思考并得出结论:可能散失到大气中去了......

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与其他同学讨论得出结论。

不能。

小组合作讨论,完善书本上的实验。

蒸腾作用的意义:

1.在高温时降低叶片的温度

2.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有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3.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建立假设:

(1)可能与光照的强度有关

(2)可能与温度有关

(3)可能与湿度有关

(4)可能与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代表展示如何设计实验)

设计适用于探究湿度的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