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2018-2019学年人教版《登岳阳楼》教学设计第2页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巍峨庄严,雄伟壮丽,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它甚至汇成了一股中华文化雄浑激流。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随着陈与义登上岳阳楼来了解他的心境。

  二、诗人、诗作及背景。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青少年时期度过了"读书破万卷"的生活,并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安史之乱后,经过流亡、被俘、出逃、出仕、被贬,最后病死于湖南湘江中那条与他相依数年的破船上。杜甫的早期经历使他对统治者的罪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地社会生活,他的诗歌被后世誉为"诗史"。在艺术形式上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2.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3.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