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水浒》《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2.作者运用这些材料分别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炼字的重要性。在结构上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4)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5)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6)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文章增色。
(7)联想意义的误用会造成流弊。
3.请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层次(1、2段):写炼字的重要性。
第二层次(3~5段):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三层次(6、7段):写文学写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
第四层次(第8段):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