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
风化作用不是风力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3.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地貌类型的分析方法
(1)根据不同地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分析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根据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地貌不同分析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图表解读】P71 图4.3 海水侵蚀地貌 图4.4 冰川侵蚀地貌 图4.5 海水堆积地貌 图4.6 风力堆积地貌)课本用四幅照片,分别将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展现出来。海蚀陡崖和冰斗等是典型的侵蚀地貌,体现了流水和冰川的侵蚀作用;沙滩和新月形沙丘是典型的堆积地貌,体现了流水和风力的堆积作用。
(1)海水侵蚀地貌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地击打、侵蚀岩壁,使其后退,常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地貌。
(2)冰川侵蚀地貌
在高纬或高山,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等地貌。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三面为陡壁所围,朝向下坡的一面是个缺口,外形呈围椅状。当不同方向的数个冰斗后退时,发展成为棱角状的陡峻山峰,叫做角峰。
(3)海水堆积地貌
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
(4)风力堆积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