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1)成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与破坏。

(2)表现: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和质量下降。

(3)后果: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1)产生原因:人们长时期地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2)后果:导致生态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1)概念: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2)主要污染物类型

主要类型 主要污染物 危害 水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 大气污染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亦称颗粒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常见的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 土壤污染 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病原体等 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

判断

1.可再生资源不会出现资源枯竭问题。( × )

2.乱砍滥伐使得森林面积减少,生态功能下降,导致土地荒漠化。( × )

3.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灌溉容易导致土地盐碱化。( √ )

4.工业"三废"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任意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