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4.1《生态环境和生物圈》学案(5)(苏教版必修3)
生物:4.1《生态环境和生物圈》学案(5)(苏教版必修3)第3页

  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在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时,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此时,即使其他生态因子都给予充足的供应,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仍受到限制因子的限制,甚至导致生物死亡。例如在光强不够大的黑暗条件下,即使二氧化碳与水都供应充足,温度也适宜,但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不能进行,那么此时光强就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

  如果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广,而且这种因子又非常稳定,那么这种因子就不太可能成为限制因子;相反,如果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窄,而且这种因子又易于变化,那么这种因子很可能就是一种限制因子。例如,氧气对陆生动物来说,数量多、含量稳定而且容易得到,因此一般不会成为限制因子(寄生生物、土壤生物和高山生物除外),但是氧气在水体中的含量是有限的,而且经常发生波动,因此常常成为水生生物的限制因子。再如,阴性植物和阳性植物的分布就是由于受到光照强度的限制;在干旱环境中,水对植物的生存起着主要的限制作用;在海洋中,绿色植物的分布主要受光的限制,故在海水200米以下的水域中无绿色植物生存。

三。、例题分析:

例1、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因子

C、A与B的总和

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

  析与解:本题考查对生物的环境的理解。环境一般指生物体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A项只涉及其周围的生物因子中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B项只表示了其周围的非生物因子;C项包括了A和B项,但没有考虑种群内同种的其他个体对这只蝗虫的影响关系。所以D项才是完整的答案。

答案:D

例2:如下图所示,曲线1和曲线2分别代表物种甲和物种乙的耐热范围,在什么条件下物种乙能竞争过物种甲( )

 A、温度在t1~t2范围内

 B、温度在t2~t3范围内

 C、温度在t2以下

 D、温度在t3以下

  析与解: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中,其种群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从图中可知,温度在t2以下时,更有利于物种甲的生存,物种甲占优势;温度在t3以上时,也是物种甲占优势。而温度在t2~t3范围内,更有利于物种乙的生存,所以温度在t2~t3范围内物种乙能竞争过物种甲。

答案:B

  例3:下图为某地食物网简图,据此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1)此食物网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最短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该食物链有_____

个营养级,鹰在此食物链中是______级消费者。

  (3)此食物网中主要成分是

  (4)该食物网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5)从上述简图可知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析与解:在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时,首先应找出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