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雷雨 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雷雨  学案第3页

周朴园: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曹禺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讲学,1949年,他们应召回国。其后他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

2.背景展示

曹禺青少年时代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

3.文体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戏剧的几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要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文内文外

人性的错位

--《雷雨》人物解读

  重复品读《雷雨》,可以得出一个"有关因果的推论",即在周家的四个人物身上都不约而同地存在着一个共性的东西,也正是这个共性的东西,导致了他们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命运。这个共性的东西就是--人性的错位。

  对于人性而言,它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平衡的,人性杠杆的两边,是社会规范和人性本质。人性本该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但由于社会规范的约束,从而趋于一致,趋于平衡。然而,在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如《雷雨》所处的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政治、经济形态的更替,道德价值观的交锋,深深地冲击着这一时代中人们的灵魂。曹禺先生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非常态的人性特征,并对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然后将其附着在适当的人物身上,再以话剧的形式阐释这种思考,使人物形象散发出永恒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周朴园来说,人性的错位表现为人性向物欲(金钱)低下了高贵的头。物欲使他偏离了正常的人性轨道,而滑向了"自私、虚伪、残酷、阴险"。当年他为了"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逼着鲁侍萍抱着刚生下三天的儿子,冒着大雪离开周家。三十年后,当他再次和侍萍邂逅时,本能地意识到这件事会影响到他的身份和地位,侍萍找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