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一)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一)  教案第2页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材分析】

  

  山地是陆地地形的骨架,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作用有关,所以,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基础上,将山地作为内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个典型案例继续深入剖析。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学生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本节在讲述了山地的形成之后,还以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为案例,剖析了山地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所以,本节有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山地的形成,介绍了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规模;另一个是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本节以山地为案例,对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进行剖析,目的是让学生对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更为深入理解,学会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剖析方法迁移到其他构造地貌的学习中。

  

  【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通过对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学习,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进而理解了教材中"内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的含义。为本节进一步以山地作为案例,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在能力方面,学生初步具备了读图及分析表格的能力,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例说明山地的形成及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