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是湘教版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在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为后面各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提供借鉴或服务)。
本节教材比较全面介绍了荒漠化的含义、危害和防治。通过借用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会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课标的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 荒漠化等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五、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开发教学资源。通过问题导学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展示景观图片、地理图表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手段,实现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正确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原因、危害与治理。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展示图片,思考。
两幅景观图片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哪种环境问题?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回答。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很快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自学:荒漠化的含义。 阅读课本P36-P37上面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什么是荒漠化?什么是土地退化?
2、荒漠化有哪些种类型?
活动二: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分组探究:西北地区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1.该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显著特点。
2.该自然地理环境与荒漠化的关系
根本原因:人口的增加 材料一、在能源缺乏地区,人们把樵采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一些农民为增加收入,大量在草原上挖药材、搂发菜等。
材料二、近50-60年来,由于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为解决温饱问题,在草原上掀起了"开草为田"的高潮。造成约5000万亩优质的天然草场受到破坏,有丰美的草原变成扬沙的源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儿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材料三、在干旱的牧区,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目前,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草场超载率在150%以上,少数地区高达300%。加速草原的退化和沙化进程。
材料四、在塔里木河的上游地区,由于人口增加和农业灌溉用水增加,下游地区水量明显减少,大批胡杨林枯死。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基本的归纳、比较、分析,对本节教学内容能够迅速形成整体感知。学生认知,从感性进入理性做好铺垫。
防治措施分析。 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2.了解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3.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是人为原因)
4.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掌握方法,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他区域的环境问题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学会区域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