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1: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见图1:其中铝块、橡皮块的体积都是10cm3),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⑴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⑵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对学生提出的假设,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验证。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以上的猜想出发,取铝块、和橡皮块两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物体的体积不同。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列出表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做出图象,并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在实验前,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严格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要认真、细心,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
实验方案1: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圆柱体)铝块的质量(见图2),记录数据(记入表格2中)、绘制表格,做出图象,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图2:不同体积的铝块
表格2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物质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g*cm-3 铝块1 10 铝块2 20 铝块3 30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一是可以节省时间;二是可以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三是可以加强全班同学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学生做实验
↓
实验记录
↓
学生分析
学生动手实验能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更好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是及时启发与指导。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获得知识,印象会更深,理解会更透,同时检查一下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技能的形成情况。
2、密度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分析
练习ρ的写法
练习单位的化法
经过总结与学生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科学意义。
思考讨论
对密度的深入研究,加深理解
密度的引入目的、概念、公式、单位 进行知识的复述与 可以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