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岳麓版必修3)
高一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岳麓版必修3)第3页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为政》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学而》

材料五、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六、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请回答:

⑴据材料,概括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⑵材料一、二,体现了孔子的"仁",据材料一、二分析其有何作用?

⑶材料四反映的思想的实质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4、(孟子思想)阅读思考:

材料一、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这些思想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思考:孔孟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5、(荀子思想)阅读思考:

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二、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