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细菌致病的机理是什么?
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说明。
(1)毒力因子(toxic factor),即细菌的致病物质细菌通过菌毛(pili,fimbriae)和非菌毛黏附物质(afimbrial adhesin),如脂磷壁酸等实现细菌与宿主的接触,完成感染的第一步。然后依靠荚膜和微荚膜抗吞噬细胞吞噬、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破坏,抵抗并突破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再通过释放侵袭性胞外酶的协助,实现其在体内的迅速繁殖。最后细菌在立足、定居、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多种毒性物质──毒素,引起某种疾病。菌体表面结构和毒素都是重要的毒力因子。
(2)细菌侵入机体的数量和途径
引起感染的细菌数量取决于病原菌的毒力强弱和机体免疫力的高低。一般情况下,细菌毒力越强,机体免疫力越低,引起感染需要的细菌越少。另外,有一定毒力和足够数量的细菌,还需从适当的部位侵入机体才可引起感染。
细菌就是凭借这些有利于自身繁殖并与宿主免疫系统抗衡的特殊结构,借助外部有利的条件,例如足够数量、机体免疫力低下等,最后通过分泌毒素等方式,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而导致疾病的。
3.常用的抗生素是什么化学物质?
目前常用抗生素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以下几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如青霉素类。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氨基糖以甙键与氨基环乙醇相结合,如链霉素。
四环类抗生素:含四环稠环基本结构,如四环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大环内酯为基本骨架,如红霉素。
抗癌抗生素 (蒽环类抗生素):
为7,8,9,10-四氢-5,12丁省醌衍生物为配基,并在7位或10位通过甙键与一个或几个糖或氨基糖结合,如柔红霉素。
多肽类:含肽键,如杆菌肽。
其他:结构不同但尚未形成系列的抗生素,如新生霉素。
4.真菌产生抗生素对其本身的意义是什么?
抗生素是真菌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产生抗生素是真菌的一种自身防御性反应。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可以抑制或杀死对其敏感的细菌,从而使外界的生存环境更有利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5.人体内的共生菌群能否产生抗生素?
在人体内定居有正常共生菌群。一般情况下,它们对人体有益无害。正常菌群各成员之间彼此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多为小分子化合物,对产生菌自身生长没有明显的需要,而对其敏感的微生物则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在人体内的共生菌群不产生针对共生菌群中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抗生素。
6.目前抗生素的工业生产有哪些方式?
抗生素的工业生产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微生物发酵工艺:抗生素的工业生产主要是微生物发酵法。即由微生物产生并从代谢产物中分离获得。
(2)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基因工程菌,通过基因工程菌,将所带外源基因进行高效表达,获得大量的外源基因产物,以此获得大量的抗生素。
(3)对抗生素产生菌进行诱变处理后,产生新的抗生素。这种方法得到的抗生素发酵水平远高于野生菌株,更易于工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