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七 课时: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人类通过对静电场的研究不仅获得了许多关于电现象的知识,而且形成了若干重要的电学概念和研究方法,成为电学理论的重要基础。
但是,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生产和生活领域,更广泛存在着的是电荷流动所引起的效应。那么,电荷为什么会流动?电荷流动服从什么规律,产生哪些效应?这些效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进步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过渡: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电流的知识。 倾听
倾听,思考 点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让学生联系实际,想想电流在生产中的应用,并勾起学生对前面静电场知识的回忆。 (二) 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为什么雷鸣电闪时,强大的电流能使天空发出耀眼的强光,但它只能存在于一瞬间,而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却能持续发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过渡】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电源的知识学起。
(一)、电源
(投影)教材图2.1-1,(如图所示)
分别带正、负电荷的A、B两个导体球,它们的周围存在电场。如果用一条导线R将它们连接起来,分析A、B周围的电场、A、B之间的电势差会发生什么变化?最后,A、B两个导体球会达到什么状态?R中出现了怎样的电流?
(投影)教材图2.1-2,(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如果在AB之间接上一个装置P,它能把经过R流到A的电子取走,补充给B,使AB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情况会怎样呢?
【师生互动,建立起电源的概念。】
板书:电源的定义
【过渡】在有电源的电路中,导线内部的电场强度有何特点呢?
(二)、导线中的电场
(投影)教材图2.1-3,(如图所示)
【说明】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取出图中方框中的一小段导线及电场线放大后进行研究,如图2.1-4所示。
【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微元法和矢量叠加的方法,探究导线中电场的变化情况,分析出最终导线两侧积累的电荷将达到平衡状态,垂直于导线方向上电场的分量将减为零,导线内的电场线保持和导线平行。这里一定要强调,这是电源电场和导线两侧的电荷得电场共同叠加的结果。
【过渡】:在恒定电场中自由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定向运动,从而形成电流,恒定电场中的电流有何特点,又如何描述呢?
(三)、恒定电流
恒定电场中的电流是恒定不变的,称为恒定电流(为什么?)。
电流的强弱就用电流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电流的定义:物理上把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称为电流。用I表示电流。
【提问】电流的定义式是什么?
【提问】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电流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提问】1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投影]教材42页例题
【师生互动】:讨论,如果认为电子的定向运动速率就是电流的传导速率,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否相符?怎样解释?
【点评】:通过对结论的讨论,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布置作业 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A、B周围的电场、A、B之间的电势差的变化情况。认识到,最终A、B两个导体球会达到静电平衡状态。理解导线R中的电流只能是瞬时的。
思考:电源P在把电子从A搬运到B的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电源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思考:在静电场中所学的电势、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等,在恒定电场中还是否适用呢?
倾听、理解
倾听、思考
倾听、理解
倾听、理解
回答:I=
回答: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它们之间的关系 1mA=10-3A;
1μA=10-6A
回答:如果在1 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 C,导体中的电流就是1 A。即1A=1 C/s
学生先自行推导,后倾听教师分析,做到理解题意,
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通过现象对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讨论、解释可能会产生的现象。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回答,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导线中的电场将如何变化,最终又会达到怎样的状态。要把思维的过程展现给学生。
通过师生分析,建立起恒定电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荷的"稳定分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不是静止不变的。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构建物理模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