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3 1.3 算法案例 第三课时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3  1.3 算法案例 第三课时第3页

分别从数学史的发展角度,与方法的完备性角度来逐步递进探索并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

  下面我将对每一阶段教学中计划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教学步骤作出说明.

(一)呈现背景

【学生活动】学生课前查阅圆周率π的相关知识,自主学习刘徽的割圆术,并相互交流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师总结】那圆周率的值到底是多少呢?又是如何得到的呢?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 人们又是怎样 "计算" 圆周率 的呢?

【设计意图】

从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引起学生对于圆周率求解方法的兴趣,为后面各种方法的介绍做好铺垫.

(二)探索方法

【第一组:实测法】

第一小组学生代表介绍:"用实测的方法求圆周率π"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实测法的不准确之处:

  1.圆周是曲线,用细绳去拟合时,存在误差.2.测量长度时,存在误差.

【教师总结】尺子的精度越高,得到的测量值可能会越准确.精度再高的刻度尺

也无法量得线段长的真实值.其实,早在明代就有一位名叫邢云路的数学家,他

就用实测的方法求圆周率, 后来茅以升这样评价他:"云路欲以度量所得,抹煞

古人诸率,所见甚浅."可见,实测的办法是比较粗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