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4.2《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3)
生物:4.2《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3)第4页

  型;对于"S"型曲线来说,种群在 1/2K时增长速率最大,然后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下降,当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K值)时,增长率降为0,所以B项的说法正确;种群数量的增加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也会加剧,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C项说法也是正确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升高,当种群数量大于 1/2K时,种群增长速率开始降低。

  六、解读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容量(环境容纳量,K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即此时的增长率为 0,有时会在最大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当种群数量增长到 1/2K 值时,曲线有一拐点 P,在 P 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可提供的资源也最多,而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当大于 1/2K 值时,种群增长的速率将开始下降。

  因此,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当种群数量大于1/2K值时就可以猎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而且获得的量最大,当过渡猎取导致种群数量小于 1/2K 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将会减慢,获得的资源量也将减少,而且会影响资源的再生。所以在猎取资源时应注意保证剩余量在1/2K值以上,这样才会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发展。

  七、种群数量的波动与下降

  1、波动的原因:气候因子、竞争、捕食、寄生、营养、疾病等。

  2、周期性波动:原因较复杂,捕食和食物是影响因素之一。一般捕食种群数量达到高峰和低峰的时间总比资源种群(猎物者)晚,这种差异是由资源种群对捕食者影响的时滞效应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