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能把诗歌读正确、读出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2.凭借诗歌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亮丽。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反复的写作手法,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孙友田是当代诗人。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从三上开始,教材中出现了现代诗歌,本年段的诗歌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旨在激发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探索自热的兴趣。
这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应把指导朗读和启发想象贯穿于全过程。
本诗激情澎湃,生气勃勃,在指导时应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内在的意韵,把握诗人情感的脉搏,不要一味大声喊读、唱读,不必强求齐读。每一小节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停连、语调的升降等不必强求一致。可以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所描述的画面,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情绪的变化,读出自己内心美好的感觉。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诗句的反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篇首是对主题的暗示,篇末是全诗的升华。朗读时要注意对比,体会在诗的意境和情感上的变化,初步认识诗句反复的特点及作用。
2.学生分析
第一课时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课前积累
一、读题质疑
二、想象画面,理解"绿色的课本"
组织复习回顾以往学过的诗歌。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问:读了这个题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1.古人说:诗中有画。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大胆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心中的画真是绚丽多姿!你能把这一幅幅画读出你的理解吗?
出示词语:
清凉的绿荫 芬芳的空气
挺拔的翠竹 苍劲的松柏
绚丽的色彩 丰收的果园
浩瀚的大海 片片云锦
阵阵微风 沃野
鸣禽 野花
4.这一幅幅美景就在诗人所写的一节节诗歌中,就请你从2、3、4、5小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来美美地诵读,把你看到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5.同学们,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
6.你能说说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了吗?诗人为什么又说这课本是绿色的?
7.是呀!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温馨、幸福,甚至健康,这个大自然不愧是--绿色的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