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学案第2页

《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

自述生平和思想演变过程 顺叙法和倒叙法 顺叙法

四、快速略读,理清传主人生轨迹。

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节选部分中传主的生活经历。

1~2 节:上学、逃学

3 节:从军

4 节:入报馆

读完后归纳概括每一小标题部分的中心内容,注意突出他"艰难曲折"的经历。

(一)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家乡学校中不能满足自己的梦想,就到社会生活中去追梦,却经常遇到诸如打架威胁、恶狗伤人的事件。

(二)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新式学校依然不能尝到知识,就到各种场合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有狩猎的艰难、打架的流血、游泳的危险伴随着自己。

(三)保靖:到保靖想当兵,却没人可依靠,就只能当一个护兵,但自己的勤奋没有让艰难的生活压倒,生活刚有所好转却又要经受虎狼的威胁。

(四)一个转机:进报馆使自己的学问和能力不断长进,调回去后又经历了疾病的煎熬和同学淹死的惊骇,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终于决心向北京进发。

2.文章用散文的笔法写成,形散而神不散,围绕什么来组织材料?

这篇传记是一篇散文化传记,所以选材的范围十分广泛,时间跨度长、地域范围广,但是,却紧紧围绕"艰难曲折"这样一个中心。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五、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中"一本小书、一本大书"具体指什么?

--"小书"指课本; "大书"指大自然和社会生活。

2.沈从文为什么逃学?逃学后都做什么?(用原文回答)

  他的逃学和我们所说的逃学是不同的,它的不学是为了更好的学。从文中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来:"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像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的利用自己的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

3.沈从文是否真的排斥学校教育?

--从后两节中可看出沈从文很想进入新式学堂,并最终奔赴北京,希望继续求学。

4.沈从文的成长契合了哪位思想家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