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计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音乐吗?在上一篇课文《伯牙绝弦》里,我们欣赏到了著名古筝曲《高山流水》的精妙绝伦。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传说故事,看看这首曲子是怎么谱写成的。
通过预习大家一定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指名回答)
二、深入学习课文,合作探究
自学导航一
学习2----7自然段,指名读,思考:
1、贝多芬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是什么吸引了他走近茅屋?(理解"断断续续"一词。)
2、贝多芬走近茅屋,又是什么吸引他走进茅屋为穷兄妹俩弹琴?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什么?重点理解兄妹俩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什么?(师指导对话朗读)
3、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重点理解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多媒体出示: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多媒体出示: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谈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过度:师:此时的贝多芬看到了什么?
指名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啦。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让我们来学习第9自然段,请看自学导航二:
小组合作交流:
1.有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
2.用----画出描写实实在在事物的句子,用~~~~~~画出兄妹俩联想的句子。
3、这段话描写了几幅画面?抓住重点词概括。
4、画面的内容和贝多芬弹奏的曲子的节奏有什么联系?
小组汇报交流:按图片顺序排序:请大家根据上面文字的描述,正确的排列下面的图形顺序。 (出示课件)
第一幅: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第二幅: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第三幅: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出示课件)
根据画面内容,想象月光曲节奏的变化选择相应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里。请做选择题。
温柔舒缓 气势逐渐增强 高昂激昂 (出示课件)
学生深入理解画面与节奏的关系: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指名读、齐读第九自然段。(配乐朗诵)
三、总结全文, 情感升华。
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四、渗透写作特点
同学们,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同在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平时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3、课后搜集一些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著名音乐家的作品,进一步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吧!
板
书
设
计 26、月光曲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温柔舒缓
越升越高、 穿过微云 气势逐渐 渐强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高昂 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