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
政治: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第4页

 可忽视或否定弘扬民族精神"的观点是片面的。

五、(学案)相关信息

(一) (学案)论民族精神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毛泽东

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邓小平

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在危急的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越加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江泽民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胡锦涛

(二) (学案)从抗日战争看中华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该民族能否坚持、弘扬本民族的主体精神关系至巨。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之所以不断显示出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她有非常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到了近代,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国人民为自强不息、不畏强权、热爱和平、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所鼓舞,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无论从哪方面看,中国的抗日战争都是弱国打败强国的典范。那么,贫弱的中国靠什么战胜在经济、军事力量方面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日本帝国主义呢?从有形的国力来说,在于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经得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从无形的国力来说,则在于中国军民有为保卫国家顽强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后盾。日本侵略者虽然可以蹂躏我大片国土于一时,但它不可能征服中国人民的意志,不可能打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96

(三) (学案)祖国大厦的擎天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中华儿女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共同感受一种超越时空间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诚挚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中华儿女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