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1)》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1)》教学设计第2页

  2.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师:请小组里的四位同学分别坐在熊猫的四周,目光正对熊猫,说说你们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看来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熊猫是不同的。

  3.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教师:请小组中的同学都坐到熊猫的前面,从这个位置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相互说一说,边说边用手比画比画。

  教师:请两名同学再分别说说从这个位置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这时看到的熊猫的样子,把它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顺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其他三个位置的观察同样按照上面的几个层次展开:看、说、想、记。

  4.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教师:刚才有两个位置观察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我们再到这两个位置分别看一看,重点看看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根据熊猫耳朵上的蝴蝶结进行区分,也可以借助手势,指出熊猫脸及四肢的朝向,以帮助区分。)

  教师:刚才我们经过仔细观察,对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熊猫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了清楚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集体观察和交流,强化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的特征,并借助语言、动作等辅助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为后面看平面图时进行表象的提取作准备。)

  (三)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1.读懂情境图,理解位置关系

  教师出示如下例1情境图:

  

  教师: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分别站在这4名同学的位置观察熊猫,看到的熊猫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2.情境模拟,明确位置关系

教师:请每组的四位同学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对照情境图,看你们站的位置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