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案:必修1第6课 鸿门宴
语文学案:必修1第6课 鸿门宴第5页

  (15)客何为者:________________

  (16)沛公安在:________________

  (17)大王来何操:________________

  (18)孰与君少长:________________

  (19)军中无以为乐:________________

  (20)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________________

  点拨 (1)~(5)为判断句 (6)~(7)为被动句 (8)~(10)为省略句 (11)~(13)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14)~(17)为宾短语前置句 (18)~(20)为固定结构

  四、名句积累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五、课文点拨

  1.有人说:"情节的完整和曲折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

  点拨 该文虽是选文,却能独立成篇,主要是因为作者很注意事件的完整性。他大体上是按时间顺序写作的,围绕着鸿门宴这一件大事,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刘邦、项羽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双方主要人物在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与被动的相互转化,事件的重大意义,全都写得很清楚。既纷纭复杂,又条理井然。特别是事件写得很曲折,此伏彼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形象为:

  

  2.如何认识刘邦这个人物形象?

  点拨 刘邦本来是一个不事产业的无赖,贪财好色,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他错误地采取了"距关,毋内诸侯"的策略,导致了与项羽的冲突。但是在张良的诘问下,又能够虚心地承认错误,接受意见。项伯来报信,他发现这个人很有利用价值,就拼命地巴结他。面对强敌,他没有采取硬拼的行动,而是冒险前去向项羽谢罪。到了项羽面前,他更是一副无辜被诬的样子,而且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结果逃过了这一大劫,为日后的决战争取了时间。司马迁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信史原则,对本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无赖嘴脸,以及精明、虚心,能够审时度势、忍辱负重的特点作了全面表现,使这个人物形象十分丰满。

  3.项羽在本文中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些故事情节来刻画他的?

  点拨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的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又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视而不见。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座。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边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置之坐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一、中心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