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分成A、B、C、D四个小组,布置他们课前分别收集四方面的内容
(1) "世界环境日"近几年的主题及其开展的意义。
(2)生物圈的圈层及其内含的生物特点。
(3)近几年我国的人口增长信息并绘制成。
(4)近几年温州的人口增长信息并绘制成坐标图。
拟定小组负责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简报的形式在班级进行交流,并将关键人口信息数据转换成坐标图。
2.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资料查阅情况,并做出适当的指导。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引入新课 让A组同学汇报他们的资料收集结果:即 "世界环境日"的日期和历年主题。
【提问】你觉得确立这些主题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A组学生代表根据搜集的资料展开介绍。
思考,讨论,回答。 因为课前已经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文献查阅工作,学生的展示心理期待会非常激烈。 2.生物圈的概念 (1)列出三个概念区分题(答案分别为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2)要求学生从微观到宏观列出三者的次序。
(3)【提问】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4)帮助学生归纳出生物学在宏观方向的研究层次: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5)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生物圈的概念。 思考,回答
阅读,回答 巩固旧知,建构知识框架,并在原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把"生物圈"这个新概念纳入其中,实现对新概念的同化。 3.生物圈的厚度和圈层 (1) 让B组同学介绍生物圈的圈层及内含的生物特点。
(2)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生物圈的三大圈层:大气圈底层--岩石圈--水圈上层。
(3)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提问:
①副生物圈带和深海热裂口属于哪个圈层?
②副生物圈带和深海热裂口的生物特点?
(4) 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分析副生物圈带和深海热裂口的生物能生存的原因 B组学生代表介绍收集资料.
学生阅读、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和教师的帮助,归纳总结构建旧知识框架,并促进了"副生物圈带"和"深海热裂口"这两个新概念与旧知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