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唐诗二首
第一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编写者:陈顺英 责任编辑:朱辉
【学习目标】
1、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关于"歌"的体裁。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3、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培养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相关链接】
1、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2、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靠朋友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安身,不料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2、 文体常识
"歌行体" 歌行[ gē xíng ]古代乐府诗体。后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体,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 通常用"歌"、"行"、"歌行"命名。
【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字的读音。
怒号( ) 挂罥( ) 长林梢( ) 庇护( ) 突兀( ) 布衾( ) 三重茅( ) 沉塘坳( ) 飘转( ) 俄顷( ) 丧乱( ) 广厦( ) 见此屋( )
2、解释加点词语:
挂罥( ) 沉塘坳( ) 秋天漠漠( )向( )昏黑
自经丧乱( )少睡眠 大庇( )天下寒士( )俱欢颜
3、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逐渐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合作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二、文本探究
1、 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再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分别用最精练的短语概括本诗的内容。
【导航】抓住诗中写景、叙事、抒情的字词,组合或换用恰当的词语,用一个或几个四字短语理清故事情节。
3、第一节诗中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这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