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6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18课 人教版
【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6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18课 人教版第4页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78教材引言和P79"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纲领"插图。

  【信息解读】 教材引言中说明了孙中山认识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平手段不可能挽救中华民族,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同盟会纲领明确了孙中山的志向,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史料应用】 2.《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答案 B

  解析 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的言行体现了不同阶级阶层的救国方案,是有史实依据的。而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未有实际的贡献。

  

  思考:(1)孙中山为什么主张"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2)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P79)

  方法点拨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具体分析,材料给出的问题很明确,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即可作答。

  答案要点 (1)为了反对清政府的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要进行民族革命;为了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要进行政治革命;为了避免贫富悬殊,解决农民困难,要进行社会革命。

  (2)民族革命即"民族主义",政治革命即"民权主义",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三种革命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具体阐释。

  【变式1】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答案 C

  解析 结合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其中,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一、本课测评

  思考: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P81)

  方法点拨 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具体回答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和产生的历史作用。

  答案要点 背景:(1)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而前一时期中国人提出的不同救国思想主张都以社会改良为出发点,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说明社会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2)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中下层势力进一步扩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新的革命理论。(3)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实践的同时,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考察西方社会政治,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作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奠定了辛亥革命的理论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变式2】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