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二《赤壁赋》教案7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二《赤壁赋》教案7第2页

1、 解题

(1) 赤壁--明确苏轼所游的黄州赤壁不是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只是作者触景 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2) 赋--"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赋是着力于铺陈事物,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三、诵读课文,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解读课文

全班分四组,一组读一段,最后一段老师读。一组读书后,其余三组要概括段落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提示:可围绕作者情绪的变化展开剖析。

教师点拨文章思路:夜游赤壁的情景 -- 乐

悲凉萧声的伤感 -- 转折点--萧声起,悲意生

人生无常的感慨 -- 悲

旷达乐观的态度

忘情尘世的洒脱

四、品读第一、二段

疏通文义,明晰作者心路历程。(ppt展示解读)

第一节

1、文章开头是作者对这次夜游赤壁的一个交代。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赤壁

人物:苏子与客

事件: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问A.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 心情如何?(用原文回答,老师在解读过程中再描绘)

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澈,如梦境一般。

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

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2、解读提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风、水。 扣"泛舟"二字,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既扣"七月既望",又与后文词人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相连贯]。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后置] [一轮明月应作者的召唤,冉冉升起了。"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对偶] [经月亮银辉的浸染,茫茫的雾气、江水、夜空显得浩瀚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