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案2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案2第5页

 师:一、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间?

学生:1、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师:二、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学生:1、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2、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少,技术力量薄弱。

以四幅图片(依次为荣宗敬、荣德生、荣毅仁、荣智健的图片)为导入,引起学生对人物的兴趣。

师:近代荣氏企业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它在发展过程中到底遭遇了哪些困境?这些困境反映了怎样的历史问题?本课将以荣氏企业为切入点,在历史的具体场景中来分析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问题。

1、起步(1900年)

起步于江苏无锡

2、短暂的春天(1912--1919)

材料一: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着实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了一阵子,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还纷纷向中国订购面粉,中国进口棉纱锐减。荣氏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1915年"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1914-1920年6年间,面粉系统和纺织系统迅速发展,荣氏企业已稳操"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的桂冠。

--《南方周末》

师:分析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原因:

①外因: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政治:民国建立,提高了资产阶级的地位,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③社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个人:社会民族工业家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

展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进一步发展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师:此时的民族工业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呢?

(提示:从发展时间、行业分布、区域分布等方面考虑)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特点:①发展时间十分短暂; ②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③轻工业(面粉、纺织、卷烟)发展迅速。

3、发展困顿(1920--1927)

材料二: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师:根据材料2,什么原因导致荣氏企业盛极而衰?结合课本,推测这种局面可能在什么时候出现转机?说明理由。

学生通过看材料得出结论:

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国内战争不断;封建主义的剥削。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理由略

4、继续发展(1927--1936)

材料3:材料三:1933年,荣宗敬在自己60大寿时自豪地说:"如今中国人,有一半是穿我的、吃我的。"

--《南方人物周刊 · 荣毅仁家族创业史》

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荣氏企业又一次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看材料得出结论:

  ①南京国民政府基本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②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经济发展较快。

  ③推出有利于经济的措施。

  

  5、衰退(1937--1949)

  

  材料四: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敌人"军管"劫夺。

  --选自《北京现代商报·荣氏家族百年传奇》

  

  材料五: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中国卷入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以及各种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荣氏企业难以恢复战前的辉煌。1948年,国民政府公布《金圆券发行办法》,以政治手段强制收兑人民持有的黄金、白银和外币。荣氏企业各厂留存的外币黄金被迫兑换成金圆券。荣氏企业被迫停产。

  

  师: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此时荣氏企业为何发展艰难,乃至最后走向破产?

  学生通过看材料得出结论:

  ①日本的掠夺。

  ②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

  ③长期的战争。

  ④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冲击着民族工业。

  

  在这里,老师会对日本的掠夺和官僚资本主义做一定解释(详见课件)。重点突出日本适地适产主义的实质与目的。

  

  讲述完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提升: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夹缝产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初步发展

  3、1912-1919年(一战期间): 短暂春天

  4、1920-1927年: 陷入困顿

  5、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7):较快发展

  6、抗日战争(1937-1945): 日益萎缩

  7、解放战争(1946-1949): 陷入绝境

  8、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获得新生

  

  然后可以通过坐标图使学生更加清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内容。(坐标图略,详见课件)

  

  

  通过前课的知识和材料做铺垫,学生对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原因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此时可以进行总结提升:

  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逐步引导与点拨,慢慢让学生得出结论:

  

  推动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诱导)。

  ②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反帝爱国斗争。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阻碍因素:

  ①自身---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③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

  

  

  如何看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难点。在问题的承载上,我主要采用材料分析的方式;为了突破难点,我运用军事上各个击破的方式,先解决地位问题,然后再解决作用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分析的难度;在学生讨论环节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小组的集体智慧,期待大家集思广益,得出相对较为规范的答案。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有向下沉沦的一面,这就是帝国主义侵略;但又有上升的一面,这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是历史的进步。

  --《历史研究》

  材料二:

  

  师: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近代历史上处于何种地位?

  学生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得出结论:

  地位上:①新生产力代表: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

②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其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有依赖性。

  

  材料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致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

发展阶段   时间 影响下的重大事件 产生 19世纪70年代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维新派、革命派的出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资产阶级) 短暂春天 1912--1919年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师: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对近代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作用:

  ①经济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②政治上:促进资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③思想上: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11课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短暂的春天(1912--1919)

2、萧条期(1920--1927)

3、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4、沉重打击:抗日战争

5、陷入绝境:1946--1949

二、曲折发展的影响因素

1、促进因素:市场、国家政策、救国思潮

  2、阻碍因素:自身因素、社会性质、社会环境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新生产力代表、未能占据主导地位

  2、作用:政治、经济、思想   四道历年高考题(题目略),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及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