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6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6第3页

  伸脚猛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下。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回屋,飞快记录这一真实被踢的感受。为了描写一个人被踢之后的感觉,为什么莫泊桑要让乞丐踢他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既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那么我要了解砒霜,要不要我亲口尝一尝呢?《本草纲目》记载:"砒,大毒也。"这说明前人已经尝试过,有人可能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获得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第一个尝试的人来说是直接经验,对于我们却是间接经验,但这并不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为这种间接经验来自于前人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直接经验。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证明砒霜不可以食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我们祖先的认识成果,不必亲自实践。这种看法混淆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之间的关系。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古代的天文学、力学和数学是适应什么样的需要产生的? 学生阅读教材探究讨论分析,教师总结(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农业发展需要知"农时",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工具的需要(如水车),数学的发展则是计数的需要,如丈量土地促进了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P45探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说法的理解。(庄子的话归根到底说明了任何人的意见都是主观的,所以不能以人的主观意见检验是与非。由于庄子认识的局限性,不能提出正确的检验标准,会导致不可知论。)

  (过渡)庄子认为是非能不够说清楚,但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活动六: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长期以来黄鼠狼被冠以偷鸡专家的恶名。黄鼠狼是不是偷鸡专家呢?出现三种认识:是、不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哪种观点对呢?如果每个人都各执一词,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会无法分辨是非。也就是说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标准。黄鼠狼自身不会说我是偷鸡专家还是不是。也就是说客观事物不会"自言其明",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那我们怎么知道黄鼠狼是不是偷鸡专家呢?(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华东师大生物系几位教师,用了20年时间作了一番调研,先后解剖了近5千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吃了鸡。他们对黄鼠狼的进食情况也做过实验。第一天,在装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了鸡、鸽子、老鼠,黄鼠狼吃了老鼠。到了第三天,只放活鸡,因为没有其它可吃,只好吃了鸡充饥。经过反复的调查,他们认识到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而是吃鼠的能手。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P46探究--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这位归国博士来到草原,就是为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改变草原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这启示我们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练习】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