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7课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7课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第2页

 失败原因 (1)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2)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的弊端日益暴露,

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这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1953年, 逝世,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2、内容

(1)农业方面:允许 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 ;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 等。

(2)工业方面: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 原则",通过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3、结果与影响

(1)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964年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改革失败。

4、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 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苏共提出的" "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

(2)改革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3)赫鲁晓夫本人 ,反复无常,造成混乱。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试图 ,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2、主要内容

(1)工业方面:推行 ,注意运用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2)农业领域:采取了扩大 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

3、结果

(1)到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改革趋于 ;

(2) 下半期,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 。

4、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 ,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

(2)勃列日涅夫后期,指导思想 ;

(3) 的加剧,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5、赫氏与勃氏改革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