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二)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学生使用的导学案。
2.教师制作好课堂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3.教师准备好课堂使用的模型。 课前准备:
预习本节课等相关知识,为上课做好准备。 情境导入:
上节课的探究实验得知细胞呼吸分为两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熟悉概念 探究活动一: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氧的参与。
2.作为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还需要有酶的参与。(提示:本章第一节内容)
3.在前面学习细胞器的时还了解到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提问:从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出发,线粒体的哪些结构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线粒体为什么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
展示线粒体结构示意图,标示出各部分结构名称。说明线粒体基质与内膜上分布着有氧呼吸相关的酶。
设置问题导读,引导学生注意有氧呼吸过程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能量变化。
在学生阅读基础上,播放动画展示并分步讲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发生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子葡萄糖脱氢氧化成两分子丙酮酸,脱下少量的氢[h],释放少量的能量, 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储存在atp中。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彻底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两分子丙酮酸氧化脱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出少量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储存在atp中。
第三阶段:[h]和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前两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生成较多的atp。
列出每个过程的反应方程应式,强调[h]的写法,酶的催化作用以及各阶段生成的能量多少。
由三个阶段的反应方程式推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请学生上台写出反应式,并修正讲解。
讲述:根据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氧化分解1mol葡萄糖需要消耗6mol氧气和6mol水,将产生12mol水和6mol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38mol atp。
其表达式为:
酶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通过问题,进一步理解有氧呼吸表达式。
1.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
co2中的c和o都来自c6h12o6
2.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从何而来?来自o2。
通过表格比较三个阶段,它们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之处呢?
共同点:都需要酶的参与
不同点:从反应场所,反应物,生成物,放能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强调:
1.反应场所从细胞质到线粒体中,又从线粒体基质到线粒体内膜上的区别。
2.第三阶段产生大量能量,与氧气参与反应有关。
3.各阶段的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联系: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第一、二阶段的反应产物[h]作为第三阶段的反应物参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