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第3页

 义务交售制vs收购制--增加农民收入;

开荒、种玉米--增加粮食产量;

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提高了耕作技术;

扩大集体农庄的生产自主权--给农民一定的自主权;

教师进行补充说明,然后指出在农业改革的同时也进行了工业改革,突出工业改革中"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指出这样做也是给了企业一定的自主权。【板书:一定的自主权】

出示三则材料:材料一:1953-1956苏联粮食增长表;材料二:1954年6月27日,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材料三: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东方1号发射成功;材料四:第一个征服太空的人--尤里加加林。

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师过渡:然而让赫鲁晓夫没有想到的是:

出示材料:1950-1963国民收入情况表,经过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1956-1963国民收入下降;

他热衷推广种玉米运动,可是:

出示材料: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1964年莫斯科版《处女地地区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

教师介绍:赫鲁晓夫生前曾请雕塑家为他设计了一黑一白两种大理石颜色的墓碑,意味着他毁誉参半的一生。他去世后有学者这样评价:"他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解读、引导)

教师总结:【掘墓人】--赫鲁晓夫第一个向斯大林模式发起了挑战;

【守墓人】--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板书:守墓人】

过渡:1964年10月14日下午,苏共中央全会以赫鲁晓夫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为由,解除了其苏中总书记的任务,通过一场宫廷政变,结束了赫鲁晓夫时代,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代。上台的勃列日涅夫面临着和赫鲁晓夫一样严峻的形势,他也和赫鲁晓夫一样进行了经济改革。

【探究三】: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板书】

出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

内 容(前期) 工业 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农业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个人副业限制

指出其改革的指导思想:"新经济体制",【板书】。并做适当解释:新经济体制原则就是运用价值规律,即有限的利用市场调节,逐步实现用经济管理经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