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本研习
1、文章极写鲲鹏的神奇莫测,那么鲲鹏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吗?
2、蜩与学鸠上下翻飞自如,作者为什么用批评的口吻说"之二虫又何知"?
3、作者谈"小大之辩"是不是否定"小"而肯定"大"?
4、文末谈了现实中的几种人?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达到作者的理想境界?
5、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内涵是什么?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五、语段阅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其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
B、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培:凭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抢:集,着落
D、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征:征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之二虫又何知!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夫列子御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