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一:专题1 相信未来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一:专题1 相信未来 教案第1页

相信未来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领会诗歌的形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本诗的韵味

  【重点难点】

  :诗歌的意象具体,意蕴深刻,因此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的基础上来朗读,培养新诗鉴赏力。

  【教学方法】

  用诗歌唤起失落,用诗歌展望明天,用诗歌吟唱希望。诗歌成为苦难人生的润滑剂,成为照亮希望和未来的启明星。诗人发自内心中的呼唤,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未来质朴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失望的灰烬"、"凝霜的枯藤"、"凄凉的大地"、"摇曳的曙光"、"孩子的笔体"都为那个特殊的时代镌刻着墓碑、昭示着希望和未来。编者言:《相信未来》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当"文革"的迷雾使人们陷入迷茫与混乱之中,人们为命运哀叹之时,诗人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可谓沉郁中的光辉命题。

  【教学媒体】

  投影片;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诗?有人说是情人与海。有人说是星空与云彩。

  其实,诗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可是每当我们在诗的王国寻寻觅觅的时候,每当我们在缪斯的天空流连忘返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惊讶地发现--诗是什么?诗不就是少年的情怀吗?少年情怀总是诗,缪斯的天空到处是青春少年的身影和意气风发的情怀!

  25岁,海子,一个向往大海却永远无法走到大海的天才诗人,怀着爱,深情地歌唱着:"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4岁,中国现代诗坛最富才情的诗人徐志摩,怀着"真""爱""美",在在夕阳下的康桥边浅呤低唱:"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3岁,拜伦,一个游子,一个让多少个世纪以后的人们依然想念、依然痛挽的任性的孩子,写下了长篇叙事诗《哈罗尔德游记》,--这是不死的天才对自己23岁的记念。

  22岁,黑塞高唱着《浪漫之歌》,"在悲剧百出的年代里,极为真挚地属守天职,成功地握起了为真正人道主义而战的武器",成为"最后的骑士"。

  21岁,雪莱以哲人的姿态吟哦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么?",于是心中的春天滚滚而来,诗情如万物勃勃生长,写下著名叙事长诗《麦布女王》。

  二、知人论世

  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1948年11月出生于河北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自幼爱好文学,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阿城插队内蒙古时托人抄录了食指的全部诗作;陈凯歌考电影学院时曾朗诵食指的《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1973年食指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入北医三院就医。出院后继续写作。1990年至今在北京第三福利院接受治疗。2001年4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

  郭路生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长诗《海洋三部曲》第一节写于1964年,那一年,食指16岁。1967年红卫兵运动落潮,在一代人的迷惘与失望中,诗人以深情的歌唱写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给朋友》这首诗的后两节,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