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怕--起了强调作用。
烟雨--一语双关,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更指人生的风雨。
任--表现出苏轼要面对风雨自信、自若的襟怀。
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
明确:一个穿着草鞋,拄着拐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徐行,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潇洒的抒情主题形象。
④小结上片。
描写苏轼面对风雨的心理感受,表现了词人面对苦难的旷达超脱精神和闲适的心境。
2、学习词的下片
①指名学生朗读词的下片。
提问:你认为上阕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请找出来和同学们品味。
②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
③师生共同研读重点语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萧瑟处--既指刚才遇到大雨的地方,又指人生危难处。
风雨和晴--表面上看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上都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怒哀乐。
④有人认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归去"是用陶渊明"归隐"之意,词人被贬黄州日久,生发归隐之意。以上看法你认同吗?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⑤小结下片。
词人的心境进入一个高妙的境界:不是傲然面对风雨,而是根本无风雨之念。人世的浮沉荣辱,已不在词人的心灵范围。
3、小结:遇雨是司空见惯的事,但作者却感受到了独到的人生哲理。这是作者用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也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作者旷达超脱的胸襟,寄予着其超凡脱俗的理想。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首词,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人生感悟。
(六)复习巩固
在理解全词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词。
(五)当堂检测
六、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注重情感创设与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领悟作者的情感,有教师讲解,也有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好不够,导致学习氛围不是很好。另外,能结合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琐事中感悟生活,感悟社会,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把握的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