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的53亿美元。许多人只好靠救济为生。《愤怒的葡萄》一书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连肥皂也买不起,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连寄稿件的钱也没有。许多人没有工作,被迫到处流浪。
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主要原因是胡佛总统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把美国人民推向深渊。胡佛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美国人把流浪者的窝棚称作"胡佛小屋",把这些小屋聚集的区域称作"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运送移民或流浪者的骡拉破汽车叫"胡佛汽车",翻过来的空口袋叫"胡佛旗",用来充饥的长耳野兔叫"胡佛猪"。
19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胡佛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他在竞选时的口号十分鼓舞人心。他说:"如果我当选,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 然而面对这样一场空前的危机他是如何化解的呢?
信奉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胡佛政府认为,坚持了一百多年的自由市场既然能带来空前的繁荣,那么它也会在自我调节中克服这场危机。然而,胡佛政府的期待落空了,大萧条还在一天天地延续,国家徘徊在动荡的边缘,1700多万人失业,近200万人流浪在全国各地。(《大国崛起》的解说词)
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一些看不到出路的人甚至从纽约刚刚建成的华盛顿桥上跳了下去。当时,美国和世界各大媒体都不得不用这两个字来形容30年代初的形势,那就是"恐惧"。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
而前总统胡佛送给罗斯福政府的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3.罗斯福临危受命就任美国总统(1933年3月)。
罗斯福竞选获胜的优势: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选民的心。1932年,罗斯福获得了2280万张选票,比胡佛多705万张,选举人票为472张,比胡佛多413张。民主党同时也赢得了在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这次投票既是对胡佛政府的一次抗议,又是对罗斯福进行变革的明确授权。至此,罗斯福当上了美国第32届总统。
二、实施"新政":(内容)用"一、二、三、五"来概括:即一个理念、两个阶段、三个方面和五个项目。
一个理念: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快摆脱危机。
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于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提出复兴经济的法案和计划;
(2)第二阶段:1936-1939年,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三个方面(3R):
(1)救济(Relief):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2)复兴(Recovery):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3)改革(Reform):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五个项目:
项 目 具 体 措 施 结果与影响 整顿财政金融
(突破口) 银行暂时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等。 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