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1 电动势 第1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1   电动势  第1课时  教案第2页



【思考】(1)用导线将电源连成最简单的电路,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2)导线中的电场是什么电场?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特点如何?为什

么?

学生思考回答:(1)电路由两部分组成,电源外部能看得见的部分,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看不见的部分,称为内电路。

(2)导线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电源正极向负极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导线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因为导线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所以电子定向运动的速率是不变的,电流大小恒定。

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学生讨论:电源内部电荷是如何运动到两极的呢? 结论:电源内部应该还有除了电场力之外的其他力。

[事件2] 教学任务:提出电源中"非静电力"的概念。 师生活动:

推理:在导线中(外电路中),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由电源的正极移动到电源的负极,在电源内部就要不断地有电荷由负极移动到正极(假设移动的电荷是正电荷),而电源内部也有从正极指向负极的电场,所以就要有除静电场力之外的"非静电力"来搬运电荷。

【演示】利用化学电源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到"金属板插入酸溶液中,板与溶液之间出现电势差,而且电源的极性与电场力移动电荷的方向相反"。

通过实验,学生不难得出"由化学反应提供非静电力"的结论。

学生讨论: 发电机是通过什么作用提供"非静电力"的。

结论: 电源提供"非静电力"将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满足形成持续电流的需要。(投影展示图2)

[事件3] 教学任务: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势能。 师生活动:

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克服电场力做功,即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使电源储存了电势能。

通过上面的铺垫让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电源是一个什么样的装置。(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结论: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事件1]、[事件2]、[事件3]整体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事件4] 教学任务:分清内外电路,明确整个回路中能量转化的情况。 师生活动:

【演示】

连接如图3,闭合开关,灯泡亮。 观察与描述: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整个回路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总结与归纳: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整个电路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电路指从电源正极经过导线、用电器再回到电源负极的那部分电路,在外电路中正电荷是从电源正极向负极运动,而内电路是指电源内部的那部分电路,正电荷在内电路中是从负极向正极运动。

在外电路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在内电路中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事件5] 教学任务:建立电动势的概念。

类比:根据电源的作用,可以把电源与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