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对应的意思是: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净化空气;美--美化环境;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尘--吸烟除尘;沙--防风固沙。另外还可用图所示。
核心点二 雨林的生态环境脆弱性
1.雨林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背景条件
(1)群落生产力高。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生长旺盛,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是群落生产力高的表现。
(2)生物循环旺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有机物残体(枯枝落叶)又会被微生物分解,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过程如图所示:
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是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二是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2.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
雨林生态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土壤贫瘠和养分集聚在植物体内两个方面。地上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而地上部分也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化为乌有。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方法技巧
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地上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而迁移农业毁坏的恰恰正是雨林的这一部分。因此,迁移农业不仅仅是对雨林植被的直接破坏,而且对雨林的土地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雨林下的土壤在刚刚焚烧开荒之时,肥力较高,随着种植作物的次数增加,土壤的肥力不断降低。弃耕之后,受雨林脆弱环境的影响,土壤中的养分很难聚集,肥力很难恢复。次生林恢复后肥力恢复依然缓慢,并且肥力达不到原先水平。若
超出了土地自动更新的周期,土壤的恢复会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