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第1页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师)

【学习目标】1.了解弗罗姆及其名作《爱的艺术》。2.深入把握文中对"爱"的剖析,体会其蕴含的深远意义。3.理清文章结构脉络及行文特点,体会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特点。4.领悟父爱与母爱的博大、无私与精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的博爱、仁义情感。

【重点难点】目标2、3、4。

【学法指导】1.朗读课文,借助导读,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2.课前反复阅读,做好勾画,理解文意。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在"我的疑问"处。4.限时40分钟,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知识链接】

1.作家与作品

埃里希•弗罗姆(1900~198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从人本主义出发,力图将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种学说融合起来,并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人性异化"是弗罗姆以人性为标准,透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的表象,考察其内在矛盾而得出的结论。他对这一社会中的人性异化问题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与批判。

同时,弗罗姆也是当代西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权威。他探索了心理学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他提出所有已知的社会结构均不能适应人类的基本情绪需要。他认为将精神分析的原则应用于病的治疗,人类便能设计出一个心理平衡的 "健全社会"。弗罗姆一生著述甚丰,内容广泛,主要著作有《逃离自由》《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随笔》等。

2.《爱的艺术》中所谓的"爱"与人们普遍认为的那种"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不同。弗罗姆认为,爱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毋宁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来描述爱的主动特征,那么,它主要是给予,而并不是接受。

3.弗洛姆《爱的艺术》前言 (节选)

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

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选自《爱的艺术》,西苑出版社)

【自学检测】

1.识记下列字音及字形:

一刹(chà)那 给(jǐ)予 罪孽(niè) 咄咄(duō)逼人 渊(yuān)源 履(lǚ)行

归根结蒂(dì) 秩(zhì)序 惶(huáng)恐 休戚(qì)相关 专横(hèng)辨认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爱情:(狭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广义)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归根结蒂: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形容归结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完成以下问题

1.同是以父母与孩子间的爱为主题,本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相比,有何特点?

--以前的课文形象生动,感情炽烈,多用真实的细节或生动的形象来表现深切的感受,本文要理性的多。

2.本文是属于议论文,课文主要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阐述父爱和母爱的本质,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父爱和母爱共同促成了人的成熟。

3.文章的思路:爱的能力的发展:

被人爱 →爱别人 → 创造爱

婴儿→(母爱、父爱)→成人→(内化父母的爱,成为自己的父母)→ 健康成熟的人

4.填写: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