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痛苦、耻辱的煎熬,是生是死?他该怎么办呢?--这是司马迁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换位思考: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轻于鸿毛--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鸿毛指什么?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重于泰山--心中装着责任,为了有价值的事而死。泰山指什么?
(4)朗读司马迁的话,抓住两个"一定"体会司马迁的坚定和执着。
(5)看图画,读课文,创设情境,想象描述。
老师朗读:"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引导想象说话: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别人正围在火炉旁,他却在油灯下......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别人还在梦乡,他已经......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人家正在树下乘凉,而他......
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从你们的话语中我分明看到了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发愤、发愤、发愤。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耗尽生命后的成功)
(1)齐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文中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整整13年时间, 52万字)
(2)什么叫前无古人?
老师质问:在此之前,有没有人用13年时间写一部书?
在此之前,有没有一部书记录了2600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