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鸡×正常鸡→1 676只爬行鸡和1 661只正常鸡。
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子代爬行鸡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正常鸡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
(2)第二组后代中爬行鸡互交,在F2中共得小鸡6 000只,从理论上讲有正常鸡_______只,有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___________只。
【分析】 第一问,根据子代中爬行鸡∶正常鸡=3∶1,可推知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两亲本相交,后代遗传因子组成为lAA∶2Aa∶laa。所以子代爬行鸡有AA、Aa两种,正常鸡为aa。第二问,由子代中爬行鸡∶正常鸡=1∶1,可推知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子代中爬行鸡的遗传因子组成应是Aa,其互交产生的后代为1AA∶2Aa∶1aa,因此正常鸡占1/4,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占1/4,数量均约为1500只。
【答案】 (1)Aa×Aa AA、Aa aa (2) 1500 1500
【同步训练与拓展】
1.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是显性,现有甲、乙两种能抗锈病的小麦,但只有一种是纯合子。下列方法对鉴别、保留纯合子抗锈病小麦最简便的方法是 ( )
A.甲、乙分别自交 B.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测交
C.甲×乙 D.甲×乙得子代后自交
2.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 ( )
A.3∶l符合分离定律
B.单双眼皮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
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单眼皮遗传因子和双眼皮遗传因子发生了互换
3.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 )
A.甜是显性性状 B.非甜是显性性状
C.相互混杂 D.相互选择
4.纯粳稻的花粉经碘液染色后呈蓝黑色,纯糯稻的花粉染色后呈红褐色,这两种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的控制。粳稻与糯稻杂交,Fl都是粳稻。F1的花粉粒染色后有1/2呈蓝黑色,l/2呈红褐色。若用W和w表示这一对遗传因子,那么被染成蓝黑色的F1花粉粒含有的遗传因子是( )
A.WW B.ww C.W D.w
5.狗的卷毛(C)对直毛(c)是显性,要判断一只卷毛狗是否杂合,最好选用与它交配的狗是( )
A..纯种卷毛 B.直毛 C.杂种卷毛 D.(A)、(B)、(C)都对
6.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 )
①F1代产生配子的分离比 ②F2代性状分离比 ③F1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④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⑤F2代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
7.体细胞内有一对遗传因子Aa的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间的数量是 ( )
A.雌、雄配子数目相等 B.雌配子∶雄配子=3∶1
C.雄配子∶雌配子=l∶1 D.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
8.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引起疾病的遗传因子是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