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预习案】
一、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8年《雨巷》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2、 写作背景:
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极度的苦闷,使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
二、 诵读全诗,初步感知。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彷徨 ( ) 寂寥( )
彳亍 ( ) 惆怅( )
颓圮 ( )
2、《雨巷》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精讲案】
一、 内容结构
雨巷 现实:彷徨求索
幻觉:丁香一样的姑娘--美好理想
飘去 ------- 不可即
现实:继续彷徨追求
二、诗歌意境
1、惆怅2、浓浓的愁绪笼罩
3、形象分析:
丁香姑娘 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
特征:如花般美丽,满带着忧愁
雨巷 词语是:悠长、寂寥、颓圮的篱墙
特征:幽深、寂静、朦胧
"我" 词语有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特征:孤独 迷茫 忧愁 寂寞 有追求
三个形象有怎样的共同点?
调子都是压抑、低沉的、凄迷的。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像丁香一样的姑娘,都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