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食粮。"
这样一位五百年未必出一位的天才中的天才,我们该学习他的什么呢?这真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二、设疑自探
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独立探究解决哪些问题?形成书面文字。
老师预设:
1.全词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应怎样诵读?
2.全词选择了哪些意象?--与柳永笔下的意象有何不同?为什么?
3.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为什么?
4.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有何与众不同处?
5.你从词中读出了什么?--你觉得什么样的诗文才具有真正不朽的本质?
6.是什么促使他写出了如此神来之文?--背景?
7.你最喜欢哪一句?说出理由-从最少两个角度鉴赏之。
此阶段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的独立探究,能形成初步的认识,并用口语或书画语表达出来。
三、解疑合探:
在前一阶段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可引导学生从最后一个问题入手,在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诵读体会,进而引导到如何鉴赏。着重解决:请学生大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①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滚滚东去的大江、奔腾不息的波涛、千古英雄豪杰,这种大场景的描写,为全词设置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极为悠久的时间背景,江山、历史、人物一起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让读者体会苏轼独立江岸披襟临风对景抒情的壮怀。意境开阔,气象宏伟,唤起读者无穷的想象和无限的向往。江水的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自然的伟力、人类的历史、岁月的流逝,最容易引发人的各种深沉感情和哲思,也最容易让读者产生心理和感情的共鸣。
②为什么要用"人道是"?
点明文武赤壁的概念。清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以苏轼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推测,他不难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一抒胸怀。故言"人道是"。那我们也不妨以假作真地来品读一下赤壁风光。
③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何作用?
选择了穿空的乱石,突出其险怪;拍岸的惊涛突出水石汹涌相搏的惊险;如雪的浪花突出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写出了古战场地势险峻、波涛汹涌、浪花翻滚,突出了赤壁之战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最终烘托人物形象,引起人的无限赞叹和向往。
④毛泽东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苏轼词中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