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
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和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由此导入新课。
三民主义的提出:
背景: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