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检查交流成效
师:.谁来说说是谁向谁借的箭?借了多少?
生:是诸葛亮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
师、谁来说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借箭的结果怎样?
生:是因为周瑜嫉妒诸葛亮有才干,想借机陷害诸葛亮所以以造箭急需军用为由立下了军令状。结果诸葛亮运用了计谋巧妙向曹操借箭十万。
师: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读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学习收获,培养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句)
师:可见同学们读书读得很认真。问题回答的这样棒。
师:下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
作业布置:自读课文6--9)段,理清借箭经过。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二、 整体感知
师:谁能用简练的话说一说借箭的经过?
生:概括借箭经过。
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三.品读体验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词句划出来,用心体会。(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
生:自学--然后(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
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我从这儿体会到诸葛亮算准了三天后必有大雾:生读句--"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及大雾漫天的画面)
师:这场雾有多大?你能不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齐读此句体会雾大。
师: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你怎么知道是他算准了的?再联系上文的句子进一步体会:第一天......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看出诸葛亮懂天文。
师:板书:懂天文
师:(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以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
生:不改。
师:为什么?
生: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重在引导学生体会用词准确,体会语言的严谨。)
师:指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师:(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会有这场大雾的。可是周瑜算到了吗?
生:没有。
师:引导学生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谁能成为真正的周瑜叹息一声?